砭石刮痧是中醫傳統療法,其以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,在體表進行反復地刮動、摩擦、刺激,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或暗紅色出血點等“出痧”變化,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目的。刮痧手法簡便、易于操作,在臨床及家庭保健中應用非常廣泛。
砭石刮痧具有調氣行血、活血化瘀、舒筋通絡、驅邪排毒等功效,合理適度使用可以調理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的多種病癥。需要說明的是,刮痧雖好,但也是有禁忌的。不了解刮痧的注意事項與禁忌,很可能事與愿違,達不到保健的目的。
刮痧對于環境、手法、強度、方向、時間、適應癥等都是有要求的。夏季刮痧需注意避風,冬季刮痧要注意保暖。操作時的力度不宜過大,尤其對于不宜出痧的部位,如果力度過大,就會造成皮下出血。對于不同的病癥,刮拭時的方向也是不一樣的。如下肢靜脈曲張或水腫患者,刮拭時建議由下至上,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狀況,使腿部肌肉得到放松。
如果刮痧之后腿部出現了淤青的情況,很有可能是刮痧過程中用力過大或者刮拭的部位不適應所導致的。所謂的淤青就是皮下出現淤血。這種情況下就不要再刮了,當然也不必過于擔心,因為淤血是可以被身體吸收的,一般來說也不用特別處理,過幾天就會自行消退。對于出現淤青的部位,避免刺激、抓撓、碰撞即可。
[進入“砭術基礎”欄目,了解砭術操作原理及使用手法]
【標簽:砭石刮痧 砭石】